传统企业“变脸”解环保难题 郑州:清风拂过“耐材”红火

2006-09-26 00:00 来源: 我的钢铁
    一场环境综合整治,为郑州市的耐火材料行业“整”出两个第一:国内第一大的梭式窑和亚洲第一长的隧道窑。
    在巩义市中原耐火材料有限公司,从德国引进的梭式窑安静地伫立在厂房。“我们刚刚为日本客户生产了一批耐火砖。”公司副总薄玉西得意地对记者说,日本客户来考察时,一看见梭式窑就两眼放光,这单生意5分钟就“搞定”了。
    据介绍,这台梭式窑年产量6000吨,不仅容量是国内最大的,更“容纳”了许多优点:全自动化控制;以清洁环保的煤制气为燃料,废气排放达到欧洲标准;烧成温度均匀,产品合格率达99%。
    异曲同工,那台亚洲第一长的隧道窑也是既环保,又“好用”。在新密市一家企业,记者见到了正在施工的“巨无霸”,其313米长的身躯蔚为壮观。企业的总工程师告诉记者,千万别被外表唬住,它可是属于“吃得少,跑得快”的类型:热煤气发生炉使它每年节煤2000多吨,生产效率却成倍提高。
   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两座窑炉树立了耐材行业的标杆。
    巩义和新密的经济实力在全省县(市)中数一数二,耐材行业是这个实力的重要支撑。长期以来,两市的耐材企业大多使用直接燃煤的倒焰窑,由此便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:烟囱林立,黑烟滚滚。
    “经济”和“环境”的关系,难道只能是跷跷板吗?这道命题,在此次环境综合整治中得到了破解。
    今年,新密市的传统耐材企业都在“变脸”:拆除1000多座倒焰窑,新上200多座隧道窑和梭式窑。虽然企业数量由700多家减少到300家,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却实现了翻番,耐材行业红火依旧。
    巩义市则新建了一个耐材工业园,数十家企业依山排列,生产车间掩映在翠绿之中,偌大园区里没有一处“冒烟”。据监测,环境综合整治后,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2000多吨,烟粉尘排放量减少7000多吨。当地老百姓说,现在风吹过来都是清的。
    “削减下来的污染物排放总量,支持了豫联集团粉煤灰综合利用工程、维雪集团年产30万吨啤酒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。”巩义市环保局局长马学红认为,“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‘环境资源’合理配置。”
    环境综合整治进行时:
    河南省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:截至8月底,已关闭取缔重污染企业(生产线)946家(条),完成治理企业1725家,蓝天碧水重新回到人们身边。
    目前,省环保局进一步加强了对河流断面水质的监测,并对各省辖市环境状况实行动态监控;同时,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,对完不成环保责任目标的将予以责任追究。(河南日报)

相关文章

钢铁资源

请输入关键字,如品名、公司名、规格、材质、钢厂、电话